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又要制裁中国,怎么办?

民智国际研究院 民智国际研究院 2021-02-04

   关注我们有助于拓展国际视野哦!


民智漫谈



中国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国际社会;对外经济制裁是为了坚守中国的底线。



(全文约2500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晨醒观新闻,恍惚间看到了制裁我国之言论,猛然脱离初醒混乱时分,惊醒,“哈?又有国家要制裁中国了?”


定睛一看,果然特朗普。疫情席卷,美国在特朗普政府的带领下频现难解操作,坚持不懈的甩锅,利用媒体进行大规模的舆论战,此时又因黑人之死引发的动乱,想想是够他头疼的了。



这次的所谓制裁,联想到他对我国的钟情,倒也不是很难理解。


可惜川普还是那个川普,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中国。


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出台的一系列制裁措施,其中包括针对华为的进一步制裁,对在美留学生的拒绝入境,甚至最近发布制裁“有损香港自治”的官员的决定。



特朗普在记者会上称美国“将采取行动,取消香港作为中国一个单独的海关和旅游地区所享有的优惠待遇。”


面对这样的言论,有消息人士透露,如美方最终实施上述计划,中方将与一强力反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言语之中透露出,假如美方执迷不悟,中方采取相应的经济制裁措施也并非不可能。


但我们对于中国进行制裁的了解或许远不足美国。事实上,经济制裁在中国的对外交往过程中并不罕见,且在近年来,经济制裁的影响力以及重要性日益加强,我国实行此类手段的意愿也在加强。



对外制裁史一览



经济制裁被视为外交手段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实践历史由来以久,早在古代就有相关历史案例,而对于经济制裁的理论研究却是在二战之后才出现。


对于我国来说,在建国的初期,我们对于经济制裁手段的使用比较谨慎,这不仅体现在我们对外进行单一的制裁过程中,也体现在参与例如联合国安理会共同对某一国采取的多边制裁过程。


下列图表罗列了建国以来我们对外实行经济制裁的案例,尽管从总数上来说,我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数量较少,但使用频率还是有较大差异。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2008年可以视为中国实行对外经济制裁意愿的转折点。这年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有幸在这场金融风暴中保存了大部分的经济实力,“几乎未受损伤”。


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风采时,外交政策也从原来的谨言慎行悄悄发生改变。


08年以前,我国对外经济制裁仅占四例,而之后,我国对外经济制裁的频率大幅上升,对外经济制裁也越来越成为我国实现外交目标的重要手段。



作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制裁无疑是中国手中一张很重要的牌。但好牌有用,也不能常用,过犹不及的观念深深地印刻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纵观中国对外制裁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实行对外经济制裁有着显著的特征。


首先,仅有在涉及领土主权、政权稳定等中国核心利益的时候,经济制裁才会被摆在桌面上。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南海问题,引起制裁的领域都发生在中国绝不能为人所触碰的底线上。



其次,中国的对外制裁是有节制的反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亦不惧。


中国对一国的经济制裁并非如美国那般动辄数十年,一般表现为短时期,有选择的经济制裁。


例如挪威诺贝尔奖事件中,中挪关系恶化,中方将限制的重点放在了三文鱼的进口上;而在对菲律宾的制裁中,则以香蕉作为抓手。



经济制裁并非神丹妙药,在作为辅助性手段往往能发挥较为优秀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制裁对于小国的限制作用远大于大国


以美国对台军售为例,尽管中国公开宣称要对相关公司进行制裁,但实际发挥的影响甚微。


只有将包括军事手段、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安排、使用,才能尽可能最大的实现我国的外交目标,维护国家的利益。



有限反击,所求为何?



中国的经济制裁是有节制的反击,为被制裁国留有余地。2008年以来,我国使用经济制裁的意愿显著上涨。


在此次的疫情之中,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横加指责的污蔑,经济制裁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中国对于经济制裁态度的转变以及采取的措施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是中国自身实力的崛起,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了实施经济制裁的底气。


正如美国国务院前制裁政策协调员、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理查德·尼芬(Richard Nephew)所说:“当你有了实力,才能更好的去执行;当你受到的风险伤害越小,你就会越倾向于使用这个政策。”


中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给予了执行经济制裁的决心,同时也使经济制裁并非仅限于口头上的表态(当然口头表示也是表达自身意愿的重要形式),而是真正具有了杀伤力。


第二点就是中国在自身的发展以及对于国际社会的参与过程中,看到了经济制裁发挥的作用。


中国有着制裁他国的历史,也有着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制裁的历史,在这样的经验下,对于经济制裁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将经济制裁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经济制裁有着自己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政策的调整随时改变,而中国对外政策一直都是有选择性,并非一棍子打死。


相较于军事手段,经济手段较为柔和;相较于政治手段,经济手段的回环余地更多——这同样也给予了冲突的双方谈判解决的空间。



中国对外经济制裁是有限的反击,所有的制裁决定并非像发一条推特一样那么简单,而是经过慎重的考虑的


正如上文提到的,全球化在不断的加强,不管是自愿还是非自愿,各国实际都已经被卷入全球化的国际秩序中。


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同样还有风险的全球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此处有了更为明显的体现。


对一国实行经济制裁,尽管能对对手进行打击,自身也许付出一定成本。如何能在打击对方的同时,尽可能小的减轻自身成本,这才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



结语



经济制裁不是稀罕事,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采取经济制裁的手段维护自己利益的案例应该会更加频繁地出现。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中国的影响力与话语权也在提升。中国已经抛却了之前所谓的东亚病夫,而真正成为东方巨人。


不同于以往“取代式”的崛起,中国的崛起具有“融入性质”,我们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现有的国际秩序,而不是为了推翻。



这就意味着,即使将来会更多地把经济制裁作为一种手段,但这种有用的牌仅会在危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才会被拿出,而且也是有节制地使用。


我们寻求着和平发展的道路,探求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胆小怕事。我们不希望争斗,但这是成熟表现,而非所谓的怯懦。


我们的实力给予我们保卫国家利益不受侵犯的底气,传承已久的礼仪之邦给予我们“中庸”“知止”的道德修养。


是自信而非无知,是谦虚而非退让,所以请叫嚣的诸位可切莫会错了意,省得伤财又伤心了。



作者:陈艳君,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北京语言大学


文字编辑:周世镕

图片编辑:周世镕

图片来源:网   络


   扫描下方二维码继续阅读美文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